[闲谈]一次团队争论所想到的:技术之外的困境
思考的起点:一场有关技术选型的喧哗
最近,我们论坛团队围绕 CSS 技术选型爆发了一场少有的激烈分歧,成员们很快就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:
一派是“守旧派”,坚持继续沿用传统 CSS 的写法,觉得这样最稳妥、最省事;
另一派,则包括我在内的“维新派”,坚信顺应行业潮流,选择Tailwind CSS(下简称 tw)才能最大化提升效率。
其实,这场争论如今已经尘埃落定,团队今晚也正式敲定了最终的选型方案。
但热闹过后,我却迟迟难以入睡。比起选型结果本身,这场争论激起的思考反而在脑海里挥之不去——它早已不是一场单纯的“用什么技术”之争。
事先声明:我是个很主观的人。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会攻击到你,那他大概率就会,你可以点击窗口右上角退出。
回到争论本身:分歧的根源是什么
让我们再冷静地回顾一下,这次分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,尝试从两方的视角理理思路。
首先,为什么我和部长们会坚定地选择 Tailwind?
- 最近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问卷项目,而这个项目本身就是基于 Tailwind 搭建的。
- 不论是部门里的实习经历,还是我们个人参与的线上实习,几乎都在使用 Tailwind。
说白了,对我们这群“维新派”来说,Tailwind 已经成了新的舒适区。用惯了它的便捷和高效,再让我们回头写传统 CSS,真的像是让骑惯了电动车的人重回二八大杠,自然会觉得效率大打折扣,甚至有点“折磨”。
再来看“守旧派”为什么会坚持传统 CSS。
坦白说,我很主观,所以只能凭自己的观察和揣测总结,如果与事实不符,欢迎来杠,但不保证我会改想法。
比如,有人说:
“css module 的 @apply 语法彻底剥夺了 Tailwind 的优势。”
在我看来,这理由挺牵强的。但继续听下去,出现了这样的说法:
“写了一周 Tailwind,根本看不懂。”
这下我算是明白了:对一部分同学来说,Tailwind 最大的门槛,其实不是技术细节,而是陌生感和惯性带来的不适。
说到底,Tailwind 的优势绝不止于“省事”两个字。它的语法糖、极简类名、响应式与状态一体化写法,确实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,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厂和主流项目都转向了 Tailwind。
争论还在继续,理由也五花八门——
有调侃:“就拉就拉,再不给 scss 拉票,下一届前端小登见了就跑!”
有担忧:“你们再加码下去,那就没人了。”
甚至还有新人直接喊:“吃不消,Tw太难了[流泪]!”
但说实话,这些担心在我看来多少有点“过虑”——
我自己做完试用期大作业,第一次接触团队项目就是用 Tailwind 实现一键全局黑夜模式。
那会儿我还什么都不懂,面对 Tw 没有畏惧,反而是觉得——
“原来实现一个黑夜模式,这么轻松!写样式原来也能这么清晰、舒服、高效!”
所以从我的角度看,“守旧派”的根本出发点,更多是不想跳出自己的舒适区。当然,也有兄弟很有性格,说自己单纯不喜欢 -
这种写法,这种原因实在让人忍俊不禁。
但冷静下来想,其实每个人的选择背后,都是在维护让自己最舒服、最安全的习惯。
只不过,在新旧交替、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,我们是否该警惕,自己的“舒适区”是不是早已悄悄变成了“惰性区”?
我们抗拒新东西,是真的难,还是只是懒得去试?我们坚守传统,是技术判断,还是习惯和惰性的合谋?
每当想明白这些问题的时候,我都会有些后怕:
如果有一天,我也成为了那个拒绝变化、抵触新工具、用情怀自洽的人怎么办?
争论到这里,似乎已经不只是“用什么写样式”那么简单了,而是直指每一个开发者在成长路上迟早都会遇到的那个关口。
走出争论:更深的个人思考
争论结束后,我反而越想越清醒——比技术路线本身更让我在意的,其实是分歧背后暴露出来的人性惯性。
说白了,这种选型争吵,就是每个人对安全感、效率感和舒适区的不同追求。
有人觉得新技术风险大、怕踩坑,觉得“守旧”能让自己少出错、少折腾;但对我和一些部长来说,Tailwind 已经成了新的效率武器,让我们轻松如鱼得水。此时让我们回头用传统 CSS,真有种“倒退进化”的憋屈。
归根结底,所有“坚持”其实都是一种自我保护,是“我只想过好我会的那一套生活”。
最危险的是,这种本能的抗拒变化,会被合理化,渐渐变成“技术保守”的借口,甚至被包装成“关爱团队”“体谅新人”。
前端行业就是这样:变,是唯一的不变。今天你还能靠熟练吃饭,明天可能就会被新思路、新工具卷下舞台。拒绝学新东西,说白了,就是自愿退出竞争,直接等着被拍在沙滩上。
我承认,有时候我也怕折腾,怕累,怕掉队。但如果有一天我变成那个只会守着舒适区、用惰性伪装“情怀”的老古董,我会真心看不起自己。
说到底,这篇文章写到这里,其实更多是在提醒自己——也希望提醒所有未来的团队新人:
前端最核心的能力,从来不是你会什么、用什么,而是有没有持续拥抱变化、持续学习、敢于尝试的底气和勇气。
“你能走多远,取决于你能不能在不舒服的状态下继续往前。”
不要让舒适区变成慢性退步区,不要用老经验做挡箭牌。
做技术的,要敢试错、敢质疑、敢重新开始,也得自己心里一直有点火气。
写在最后
写到这里,已经凌晨一点了。
说实话,这篇文章一半是给自己发泄用的,另一半也是写给和我一样还在敲代码、折腾技术、纠结选型的兄弟姐妹。
每次遇到团队争论,搞技术的人其实都挺别扭的——嘴上很刚,心里也会纠结。
选啥方案其实没绝对对错,但能不能趁早跳出自己的舒适圈、别光会抱怨,这才是拉开差距的地方。
有时候你卷得不行,可能下次你也会偷懒、想混日子,这都很正常。
但千万别给自己找太多借口,别等到真被行业淘汰、被新人反超了,才追悔莫及。
写到这里,和大家共勉:
别怕争论,也别怕折腾。前端这行真没啥铁饭碗,想安稳混日子还不如早点转行。咱就图个折腾,谁都别当温水里的青蛙。
今天就这样,困了,该睡了——明天醒来又是新一天,不管选啥栈,咱都还得敲下去。